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学校金融学院链接京津冀三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园区、企业及职业院校,于2025年11月7日举办京津冀“政园行企校”产教融合对接会暨职业发展体验日活动,为职业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来自天津、北京、雄安新区等地的80余名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代表出席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马雷代表学校对各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学校始终秉持“立足区域、服务产业”的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科创赋能,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本次活动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回应区域产业需求的务实举措,未来学校愿与各方在共建共享平台、共育共管机制、共担共进责任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津南区副区长刘焱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强调活动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深化津南区“三园合一”改革的重要举措。津南区拥有生态、科教、会展“三张好牌”,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突出贡献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希望通过活动建立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跨区域协同,让津南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工智能+金融”未来学习中心揭牌
活动期间,学校“人工智能+金融”未来学习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这是学校在数字金融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学习中心依托智能投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新形态场景,引领了未来学习与产教融合服务的新航向,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技术研发、天津落地转化、河北应用推广”创新格局的生动体现。与会代表对校企共同研发的“数字人客户”产生浓厚兴趣,纷纷戴上设备进行互动体验,提出在企业业务中更多的应用场景。项目研发团队现场进行了接洽,并就下一步定制化开发进行了交流。


产业政策解读及企业案例圆桌分享
本次活动设置了京津冀产业政策解读及企业案例圆桌分享环节,京津冀三地的参会专家代表围绕区域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实践、人才培养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园和津南园负责人分别就园区支持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两年来园区企业成功案例进行了分享,同时邀请更多优质企业到天开高教科创园发展。雄安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的负责人就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人才政策和科技项目进行了宣讲,并现场和天津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渤海银行和中国人保寿险就金融支持政策和创新业务进行宣讲,提出金融行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家为如何快速申请专利、成果转化和成果保护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天津市民营企业协会对如何促进企业和院校对接,解决就业和人才培养精准度问题进行了介绍。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水润天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产业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案例分享。

圆桌研讨环节充分展现了参会企业和机构在应对市场变化、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举措,为院校人才培养、供需对接提供了实际参考,进一步加深了各方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教融合发展的理解,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成果调研与职业发展体验
下午,参会人员前往我市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参观调研,与会专家在科技金融中心体验数字金融创新项目及成果,就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路径等话题进一步深入交流,在集合政园行企校资源优势凝聚智慧、转化成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在职业发展体验日活动中,300余名学生有机会体验参会企业的创新项目和成果,在深化专业知识运用的同时,得以洞悉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同时,企业代表与学生就职业认知与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围绕数字化转型趋势、职业技能需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进行分享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企业之间也围绕产业发展、合作机会等话题开展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京津冀三地的政、园、行、企、校搭建了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来源 |金融学院
编辑 | 曲卓
审校 | 郝婕
责编 | 李学颖